燈轉。景轉。牛棚藝術村,十三街生活館外。愛菲穿著卡其色背心連衣裙。
十三街生活館在牛棚藝術村靠近煤氣公司倉庫那邊。從中央空地走過去,第一行房子前座是文學館,第二行前座便是生活館。我到達的時候,在外面的空地上,已經聚集了超過一百人,而且參加者陸續有來。人群之中有街坊,有協助街坊的年輕行動者,有藝術村裡的藝術工作者,也有不少從外面來的熱心人士,多半是年輕人。當中也有看似是記者的,忙著拍照和做訪問。生活館的紅磚房子的門外,架設起一個比房頂還要高的大花牌,肯定是忠誠花店的唐乃忠師傅的作品,上書「美滿生活」四個大字。十來張桌子在空地上一字排開,上面放滿了各種街坊們親手炮製的美食,有陸記茶莊的茶葉蛋和功夫茶,有和興醬園的秘製涼果,有好運茶餐廳的出爐蛋撻和菠蘿包,有人人麵店的魚蛋和餛飩,有尼泊爾素菜,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食。為了環保,街坊們帶來了許多碗筷食具,有幾位大姐在旁邊輪流即場清洗。
我只要了杯菊花茶,卻好奇地逐一欣賞那些美食,聽著街坊們介紹那些幕後功臣。在場有十幾個區內的巴基斯坦籍居民,都圍攏在尼泊爾夫婦的攤子旁邊,與本地街坊沒有甚麼交流。導演超和阿玉也來了,拿著食物在和一些相識的青年在聊天。(許如真出場)我看到青年戲劇工作坊的幾個學員,特別是那個許如真。她今天穿了條淺藍色的連身裙,左肩上掛了個咖啡色布袋,遠看像是穿上女生校服,除了胸部平坦,形貌跟十七、八歲的女孩子無異。她拿著杯子,在人群中像是找人又像是迷路似的慢慢穿插。(韓信出場)然後一個少年走近,以一種老成的、哥兒們的姿態搭著許如真的肩膊。他也是戲劇工作坊的學員,叫做韓信。少年的穿著非常醒目,入時而不庸俗,舉手投足也十分自信。相反,許如真的動作卻有點生硬,像個設計不良的木偶。在韓信的糾纏下,她不小心讓飲料濺濕了裙子,有點狼狽地一邊抹著,一邊低頭避開對方。少年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咬了一口手裡的蛋撻,好像是享受咀嚼的快感多於欣賞食物的味道,更不用說是為了充飢。(華華、光頭、小尾出場。)
有人用擴音器宣布十三街生活館開幕典體開始。大家都朝向生活館門口移動,在大花牌下面圍成一圈。街坊代表和青年行動者站在花牌下面,其中一位非常年老但膚色卻像少女一樣潤白的婆婆,像鎮館之寶似的坐在特別安排的扶手椅上,被另一些不那麼老的老人家圍攏著。首先站出來說話的是在髮型屋和華華一起出現的那個光頭青年。這人膚色甚黑,瘦小如猴,架一副黑框眼鏡,穿著殘舊的印有哲古華拉頭像的紅色T恤和破爛得體無完膚的牛仔褲,腳上是一雙原本是白色現已變成灰色的布質運動鞋。(光頭站在中間,拿著麥克風。)
光頭青年向大家介紹了十三街生活館的緣起。一群關注城市保育和社區生活的青年行動者,於去年來到十三街支援受重建影響的街坊。剛巧因為牛棚藝術村的去留未有定案,有租用場地的視覺藝術團體決定提早遷出,行動小組因利成便,向藝團借用還未約滿但卻空置的單位,成立一個十三街生活館,保存和展出街坊的人生故事,也同時向街坊學習,締造一種讓年輕人參與的、可持續的生活模式。行動小組希望以這種承先啟後的方式,聯合街坊和年輕人的力量,去對抗官方體制、地產霸權和掠奪性資本主義。他又預告,十三街生活館顧名思義不會只是一個展覽場地,將來還會參照舊街的經驗和模式,舉辦更多的技能學習和訓練,以及群體生活的計劃,為年輕人提供全新的生活可能性。光頭小子說得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得到了在場人士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