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領屬性/extraterritoriality|界限/boundary
地圖集 #4
理論篇
外領屬性/extraterritoriality
外領屬性(extraterritoriality)在地圖學研究中一直是個頗具爭議性的觀念。「領地」(territory)一詞從來也不是單純地、中立地意指一個地方,而必然地包含著佔領、隸屬、管轄等富有主從關係和權力色彩的內涵。它意味著權力如何合法化自身對地方的佔有,而這合法化的過程必然以繪製地圖為手段。這足以駁斥一些學者把地圖學限定為一種以自然地理為基礎的科學測繪技術的企圖,因為地圖不單是權力的描繪、紀錄或是象徵,它就是權力的行使本身。以繪圖這種文獻製作方式來爭奪地方的領屬權,往往是國家與國家、權力實體與權力實體之間在興師動武之外的另一戰場。
權力把地方領屬化(territorize)的無盡欲望,令外領屬性這觀念顯得不可思議,而地圖本身作為一種領屬化手段的本質,亦使它與此觀念格格不入,但我們卻不難在地圖文獻中找到呈現外領屬性的例子。例如在一幅於一八三四年以德文印製的〈廣東沿海海圖及澳門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片綠色的海岸線間,有以紅色著色的名為“Hong-Kong” 和“Lamma”的島嶼。據圖中文字顯示,此圖乃基於英國海軍羅斯及莫姆上尉於一八一零年繪製的〈澳門之路〉海圖製成,在精確度方面有所改進,但把香港島及南丫島塗成紅色卻十分耐人尋味。有說在當時的海圖中習慣把英國的屬地以紅色標示,然而於一八三四年此圖製作之時,香港還末成為英國的領土。這是否意味著在一八三四年,香港島已經並非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屬於一塊遺世獨立,或是為世所棄的外領屬地(extraterri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