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為會員限定,僅釋出頭兩章及部分章節免費閱讀。
S 又來了!這個題目也有歧義。
D 不好意思,壞習慣改不了。
S 請解釋一下,「說故事」和「說故事」,兩個著重點有甚麼分別?
D 好的。第一個意思:甚麼是「故事」??第二個意思:甚麼是「說故事」。
S 看來好像很簡單,但內裡似乎大有文章呢!先說第一個意思吧。當我們說「故事」,我們在說甚麼?或者,我們不是在說甚麼?
D 很簡單,我們不是在說「小說」。也許因為我是個寫小說的人,大家便會以為我想談小說創作。不是的。至少在這個專欄裡不是。這是一個關於故事的專欄,而不是小說。
S 有分別嗎?
D 當然有!分別可大呢!讓我嘗試用日常語言去解釋。小說是一個文學類型,也是一種敘事形式,大部分情況建基於故事,但並非絕對。現代文學中,也有沒有故事或者刻意不說故事的小說。這樣說的話,故事比小說更根本,也更古老。在小說出現之前,老早便有故事;在人懂小說之前,便已經懂故事。就算世界上從來沒有小說這種東西,也一定有故事。
故事不是一種形式,故事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現,可以是小說、漫畫、動畫或電影,也可以是歷史著作,或者個人憶述。故事是一種日常,我們每天都在聽,都在講,只是多數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生。故事有的完整(雖然不可能絕對完整),但更多的不完整(這才是常態)。但無論完整與否,我們都能辨別故事,都需要故事。也可以說,沒有故事,人便不可能生存;但沒有小說,雖然會有所欠缺,但還未至於活不下去。
S 好的,我們知道故事不是小說了。那麼,究竟故事是甚麼?
D 對不起,我無法給出一個簡單的定義。(S:你又來了!)(笑)要勉強說的話,就是:故事是在時間的進程中,由一個又一個的「發生」(happenings)串連在一起的東西。這些「發生」可以是事件(events),也可以細分為事件中的許多時刻(moments)。「發生」是不能用實際時程(durations)為單位去理解的。不是一秒、一天、一年、一生,還是一個世紀,但也全部都是。因為是時間性的串連,於是便有先後順序、長短疏密的鋪排、快慢的節奏,或者重複。這些簡單的變化,構成了我們熟悉的故事。
S 的確好像很簡單呢!一個字一個字排起來就是故事了!不只如此吧。讀者不是傻瓜,可以再說深一點嗎?
D 那我說得更學理一點吧。所有故事都是由兩條軸線構成的。剛才說的時間順序是歷時軸(diachronic axis),很易懂。另一條是共時軸(synchronic axis),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同一個位置的單位選擇而已。「我說故事」和「你說故事」兩句,在主語有「我」和「你」兩個選項,這些可以互相替代的選項位於同一條共時軸,或者在同一個候選組別之中。「我說故事」和「我寫小說」、「我唱歌」、「我吃飯」,又是另一組替換。這本來是所有語言的基本構成方式,但用在故事上也可以。人類天生便懂得這樣做,現在語言生成的人工智能也是在做相同的事。
S 好的好的,理論就此打住,再說便扯得太遠了。所謂故事,就是在敘述上進行「選擇+串連」。我們暫且這樣去理解吧。讓我們回到題目的第二個意思:甚麼是「說故事」?
D 加了「說」這個動詞,「故事」便變成動態的。故事要通過「說」的動作,才能被體驗。在說之前,故事並不存在。當然,在說之外,我們還可以寫。當我們把故事寫下來,有時候會變成小說,或者被當成小說看待。這也無妨,故事和小說的分野並不是絕對的。變成小說的故事,我們稱為作品(work),具有獨立於作者的客觀價值。而故事本身,則較接近說故事者本人的體驗,而從集體的層面來看,例如傳說或神話,則是人類共通的體驗了。
我認為「說故事」作為分享體驗的方式非常重要,這和文學作品講究語言藝術不同。當然說故事也有技巧,不同的說法會構成不同的體驗,但故事的核心意義不在藝術性,而在生命經驗本身。富有生命經驗的故事,就算說得很樸素、很笨拙,也很有意義。然而,一定程度的藝術經營,會令故事的意義更為豐富和突出,所以說故事的技巧是發掘故事蘊含的可能性的手段。
S 時常會聽見有人被冠以「說故事的高手」的讚美,通常指的是某些小說大師。(D:我沒有被這樣讚過。)哈哈,你懷恨在心嗎?(D 聳肩)我想問,你怎樣看技巧這回事?說故事,技巧重要嗎?說得好聽的故事,和說得很差的故事,會有很大分別吧!
D 有人的確擁有說故事的天賦,懂得把故事說得非常動聽,變成小說也十分精彩。但是,這並不是我們關心的事情。我剛才說,技巧很有用,也應該學習,因為技巧有助於意義的表達。說得不清不楚,便談不上發掘當中的意義了。但是,真正有意義的故事不一定要精彩動聽,精彩動聽的故事也不一定有意義。與其追求成為高手,不如學習真誠面對自己和別人。真正的好故事沒有高低之別,皆可以豐富人的生命體驗。
S 如果說故事是為了真誠地分享自己的體驗,那麼只能寫真人真事嗎?
D 當然不是!所謂體驗,除了是外在的經歷,也包括內在的經歷。夢幻和想像是人類意識的重要活動,也是構成我們的生命經驗的重要部分。排除了這個部分,我們的經驗便會變得片面,甚至破碎不全。所以夢幻和想像,也是故事的重要泉源。這些內在經驗雖然不是現實的,但也不是假的,而同樣是真實不虛的生命現象,也因此而充滿意義。我們完全接受和歡迎這種故事。
S 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廣義的虛構嗎?所謂說故事或寫故事,無論是基於外在經驗還是內在經驗,也需要運用虛構的手段,或者經過虛構的過程。是這樣的意思嗎?
D 沒錯,是這樣。我還想補充一點關於意識的。說故事雖然是自覺的行為,但也會動用到不自覺的部分,也即是無意識。我們可以刻意去掘挖和探索這個不自覺的部分,但也可以讓它自然流露。事實上,一旦開始說故事,無意識的層面便會曝露出來,要掩飾也掩飾不住,甚至是欲蓋彌彰吧。這是說故事有趣的地方。不過,我們也不是做心理分析和輔導,最重要的還是聚焦在經驗本身(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集中在說或者寫這個行為,不加批判,開放自己盡情感受。任何判斷都是後加的。
S 那麼,關於有意識地學習的部分,我們應該怎樣做?有系統性的學習方法嗎?
D 我以前也試過建立系統,分成不同主題去教,談結構、角度、意象、時間、語調之類的。但我已經不想再這樣做。我不打算教大家寫小說,我也不打算教大家寫故事。我不打算教任何事情。我只想和大家分享關於故事的種種,鼓勵大家也動手去嘗試。雖然單純地聽故事、讀故事也很有益處,但要深入領略故事是甚麼一回事,讓故事在自己的人生中發生作用,親自動手是最佳的做法。故事雖然涉及不同層面,宏觀的、集體的故事對人類社會有很大影響,但入手的時候,最好還是回到自己個人的故事去。
S 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每個人的自我,都是由故事所組成,有部分是自訂的,有部分是外界強加的。但面對自己,有時比面對外界更難。
D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每天都在不斷編織自己的故事,只是大部分時候沒有自覺,也因此無法令故事發揮最佳的效用。不自覺的故事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的,甚至是固步自封、自欺欺人的。這些偏執的故事對個人和群體都可能造成傷害。藉由自覺地、主動地、自我反思地去說故事,我們可以打開故事的可能性,也從而開拓人生的可能性。這是故事的解放作用。
S 所以你主張大家一起來寫故事,而且覺得現在是一個成熟的時機。
D 寫故事的目的不是要成為作家,寫故事也不是作家的專利。相反,每個人都可以寫故事,都可以通過故事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在以前,發表環境比較狹窄,無論是投稿還是出版,都只有少數作家可以擠身其中。現在發表件條大大放鬆了,社交媒體、電子報、自主出版等,都是個人可以自己掌握的途徑。故事也因此進入了自由流通、直接分享和即時互動的狀態。這是溝通和傳播前所未有的局面。
S 很同意呀!我辦同人電子報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傳播技術可以令寫作變成大生意,相反,更重要的是建立分享的群體。所謂的同人,就是這樣組成和維繫的。
D 同人是一種主動的實踐形態,而不是被動的消費。我期待寫故事和讀故事,可以成為普遍的日常生活實踐。就像游泳和跑步可以鍛鍊身體,寫故事也可以是一種精神保健運動。把生命經驗化為故事,賦予無形的東西具體的形態和結構,從而把握當中的意義,這應該是故事對個人的益處吧。
S 這樣說我們都是精神上超健康的人呢!如果你肯去做一點身體保健運動便更好了!
D (苦笑不語)
圖片使用 Midjourney 生成




通透且感人。故事可以漫無目的不為達到甚麼,但也可以開拓人生的可能,塑造豐厚健全的生命。
非常同意!寫故事是有益身心的活動!